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年法治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勉县市场监管局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围绕法治政府建设总目标,以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为工作抓手,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市场监管规范化建设,全局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为更好落实好我县申创法治政府示范县工作,全面依法履行市场监管职能,目前,我局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不断规范执法行为,严格落实三项制度。
市场监管队伍作为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和公平竞争的“守护者”,我们立足自身职能,始终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公平公正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我局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三项制度”。一是对依法注册登记的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行政执法的相关信息,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同时在信用汉中等网站公示公开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权责清单等事项,接受社会监督。二是根据国家总局《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明确执法主体、依据、标准、时限、办案流程以及相关权利和义务,严格落实案件办理程序,做到取证合法、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严格遵守行政执法时限,限时办结行政执法事项。统一使用规范执法文书,执法过程中现场检查并拍照记录,规范入卷。确保每件行政执法案件有记录、有案卷,保障执法全过程文字记录完整,执法文书规范,案卷完整齐全。三是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进行法制审核,同时在法制审核后提交重大复杂案件集体讨论委员会进行集体审理,提高执法质量,今年已对10起案件进行法制审核并提交案件集体讨论委员会审理。四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专业能力。通过集中培训和网络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执法人员执法能力,全年开展各种培训20余次。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市场主体培育。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实行“审核合一、一人通办”,推行个体工商户登记“通城通办”模式,提供“一站式”,“一对一”便捷服务、跟踪服务和送服务上门。积极推行企业开办、企业简易注销“一件事一次办”政务服务,目前2个事项办理时间已压缩到1个工作日内。截至12月10日,新增各类市场主体65037户(不含集群注册登记户),其中企业646户。企业三年存活率达92.5%。
(三)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动态更新“一单两库”内容,21个县级监管部门共发布了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清单,建立随机抽查事项清单508项(含省级清单),录入执法检查人员365人。截至目前,全县开展双随机抽查检查75次,抽取市场主体461个,公示结果257个。积极建立民营企业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修复机制情况,严格标准、严守程序、认真审查,扎实开展了信用修复工作,已开展各类市场主体信用修复602户次。
(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积极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市、县、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包保干部747人,对全县3193户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均建立了对应的包保关系,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食品企业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截至12月18 日,包保主体覆盖率、督导任务完成率、食品安全责任与任务承诺书上传率100%,督导问题发现率8.26%,督导整改率99.77%,数据归集率103.48%,均处于全市前列。打造食品流通、生产等各业态示范点位40个,建成2条食品安全示范街区,10月底,接受了省局对全市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的初评验收,整治成效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全县604家餐饮单位和152家学校食堂全部实现“明厨亮灶”,重点配送单位100%接入陕西省“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完成110家小餐饮、15家小作坊改造提升工作。投入专项资金88.9万元,实施食品快速检测5730批次,食品安全抽检1058批次,合格率达99.6%,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风险预警功能,避免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扎实开展地产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校园食品安全隐患整治、农村聚餐食品安全治理等专项整治行动,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64份,整改隐患274个。
(五)加强药品安全监管。扎实开展“药品安全放心工程”、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医疗器械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等药械化专项整治行动,检查经营使用单位571家次,办理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案件38件。完成药品、医疗器械抽检31组。上报药品不良反应381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115例。连续三年获得省市“药品安全放心工程”先进单位。
(六)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强化特种设备风险隐患排查,严守特种设备安全关,全年共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20余家,特种设备1600余台、各类气瓶充装单位23个,发现一般安全隐患36个,已全部整改到位,立案查处2起,受理处置特种设备安全领域投诉举报11起,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4次,辖区内5家特种设备重点单位完成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扎实开展燃气领域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对全县17家燃气气瓶充装单位,2家天然气传输管网运营单位进行了现场检查,现场查扣不符合气瓶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液化石油气气瓶19只,对一家不符合充装条件的液化石油气瓶充装单位采取了关停整改措施。积极推进电梯安全监管改革创新试点,对7家经市局许可并向我局报备的电梯检测机构依法开展了监督检查,切实保证电梯检测工作质量。积极探索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新模式,我局在陕钢公司试点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专业组”模式,被省市场监管局在全省的特种设备“企业主体责任推进年”活动中作为示范标杆在全省推广。3月9日,在汉中召开的全省特种设备现场会,我县被选定为唯一观摩现场。
(七)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县级产(商)品质量抽检206组,配合省、市级抽检14组,认真做好4组不合格产(商)品后处理工作。对县内10家检验检测机构进行了监督检查。开展了强制性认证产品监督检查,检查生产企业1家,消费产品经营企业3家。对重点工业产品、危险化学品、电动车、燃气具产品等工业产品质量安全进行了排查整治,抽查检查工业产品获证企业12家、危化品经营单位6家、电动车经营单位42家、燃气具产品经营单位69家,下发交办单3次,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4份,督促企业积极整改检查出的问题15个,确保了全县工业产品质量安全。
(八)加强依法行政,强化重点领域监管
我局持续聚焦关系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点商品、贴近群众生活的重要服务行业,严厉整治传销、“保健”市场乱象、欺诈和虚假宣传、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假药劣药、不合格食品、哄抬价格、利用网络实施涉黑涉恶、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全面开展长江禁渔专项治理,对农贸市场、餐饮单位、渔具店等重点经营场所进行重点督查,禁止经营野生水产品,更不得以“野生”为噱头进行虚假宣传和从事营销活动以及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九)深化市场整顿治理。强化综合行政执法,围绕市场热点和重点市场,始终保持打假治劣高压态势,开展民生领域“铁拳”“双打”行动、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煤炭市场、烟花爆竹市场、成品油市场、“黑加油”站点整治、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整治行动、秦巴野生动植物、保水气电价格、涉企乱收费、校外培训机构、网络市场等专项行动。获评“铁拳”行动省典型案例 1件。全年办结信访件60件,无重点人员越级上访。共排查整治各类生产经营使用单位17000户次,规范整改173家,查办各类违法案件333件,罚没款约24万余元。
(十)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截至11月底,办结12315平台投诉举报件7598起,12345平台投诉举报件1365起,电话现场投诉举报395件,按时办结率98%,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4.32万元。组织开展了“12315”系列活动,集中销毁价值20余万元的假冒伪劣商品。
(十一)积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
继续把日常监管执法和法治宣传教育相结合,以日常监管执法为抓手,把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弘扬法治精神作为当前法治宣传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全县各类市场主体中形成学法、懂法、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的良好氛围,为经济和各项民生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同时,重点抓执法干部、市场主体、青少年等“关键少数”,通过普法宣传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以及各类市场专项整治、“12315消费者权益日”等法治宣传活动,运用好“两微一端”,曝光典型案例,加大“以案普法”力度,强化警示教育,不断提高法治宣传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扎根于人们的灵魂之中,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强大内在力量。
二、存在的不足
我局在推行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普法宣传方面知识产权领域普法宣传形式单一,以现场宣传发放传单为主,通过抖音、微博等网络宣传方式开展宣传力度不足。二是执法案卷制作过程中,部分案件笔录制作询问内容不够全面,部分案卷新旧文书混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以依法行政为主线,积极构建法制健全、决策科学、执法公正、运行规范、公开透明、权责明晰、监督有力、服务发展的法治市场监管体系,为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市场环境,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增强法治理念。一是将按照《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施方案》要求,结合省、市开展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工作方案,认真扎实地开展“三项制度”工作。二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县相关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处理好服务大局与依法履职的关系;处理好执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关系。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履行各项监管职能。
(二)继续加大普法宣传,营造法治文化氛围。一是继续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障日、“12·4”法治宣传日、食品安全宣传周、全国“质量月”等特殊节点时点,积极开展相关法治宣传活动,形成普法的规模效应。二是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优势,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及日常监管需要,对经营户上门宣讲相关法律知识,同时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提高普法实效。运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电子屏等新媒体新技术向经营户和群众开展法治宣传,提高群众的政策、法律法规知晓率,扩大普法工作影响面和感染力,增强普法宣传的实效性,努力营造全民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教育培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理论修养,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加强学习,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锤炼勇于担当作为的政治品格。二是以学促干,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托各类理论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切实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三是严守纪律,服从管理,脚踏实地。通过业务培训、案卷评查、案件核审反馈等方式,锻炼一批具备市场监管专业技能和法律功底的执法骨干,实现执法水平的优化升级。
(四)规范制度建设,强化“三项制度”落实。一是学习其他单位经验,进一步明确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的内容、范围、程序、方式,规范执法制度建设。二是进一步总结经验,改正不足,严格落实“三项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督办,确保制度得到有效实施,以制度管人、管事,促进执法行为规范。